“比赛结束后,我成为了一名老师,除了平时的教学任务,还会指导一些学生备赛,传授比赛经验。我希望能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,把工匠精神传递下去,培养出更多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。”5月4日,常州技师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教师宋彪对现代快报记者说。2017年,他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·维达大奖,被江苏省政府记个人一等功,并授予“江苏大工匠”称号。
(资料图)
△宋彪
从技校生成长为世界冠军
1998年11月,宋彪出生在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一个小村庄。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宋彪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,在老家读完了小学和初中。
在跟父亲长谈之后,宋彪向父母提出了不上普通高中而是上技校的想法,父母也非常赞同他的选择。经多方了解,最终选择了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,就读于机械工程系五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。宋彪父母在常州工作多年,父亲一直从事机械加工方面的工作,宋彪从小耳濡目染,渐渐地对机械加工也有了兴趣。
在学校,宋彪报名参加了“技能节”校集训队的选拔比赛,他训练特别刻苦,每天比别人晚两个小时结束练习,别人礼拜天休息,他仍然坚持训练。渐渐地宋彪从校集训队一路走到了全国选拔赛,并站上了世界大赛的舞台。
2017年,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,宋彪勇夺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,并荣获全世界所有参赛选手最高奖项——阿尔伯特·维达大奖,实现了参赛以来历史性重大突破。省政府为宋彪记个人一等功、授予“江苏大工匠”称号。
△宋彪
拒绝百万年薪留校任教
载誉归来,宋彪继续完成学业的同时,学校安排他担任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赛项集训助理教练。那段经历,让他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,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带出更多的“宋彪”来。2019年,宋彪毕业,他拒绝了多家知名企业开出的百万年薪,选择留校任教。常州技师学院专门成立了“宋彪班”,支持名师带徒,学校也成为了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中国集训基地。
宋彪至今还记得,自己作为老师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。“课堂上有一项技能我觉得非常简单,就没有展开讲解,但实际操作环节发现很多同学对这项技能很生疏,我意识到自己的疏忽,后来我就非常注意,在课堂上尽量讲得细一点。”宋彪感慨,“做学生做选手只要自己会做就行,但做了老师后不光要自己会做,还要思考怎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点教给学生。”
谢村善是宋彪的学弟,也是他的学生。在宋彪的指导下,他获得了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赛选拔赛银牌,目前也留校做了一名老师。
“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,宋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,对每个零件的尺寸都精益求精,态度上一丝不苟。我能取得一些成绩,离不开宋老师对我的帮助。在日常教学中,我会把从宋老师身上学到的技能,传承的精神,继续传递给我的学生。”谢村善说。
△宋彪
把工匠精神传递下去
2021年9月,宋彪进入江苏理工学院机械设计智造机器自动化专业攻读本科,课余时间他会回到常州技师学院继续指导学生备赛,完成一些技能等级认定工作,并思考新技术的突破和新课程的方向。
“我不能总躺在世界冠军这个头衔上,荣誉只是代表过去,作为一名老师,继续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,在掌握技能水平的同时,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。”宋彪说。
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宋彪跟学生年龄相仿,课堂上更容易被学生接受,但他对于学生的要求从没放松。“我要求学生把工匠精神渗入到每一个产品、每一道工序中,杜绝‘差不多就行了’的这种心态。”宋彪希望,未来能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,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超越自己。
现代快报+记者 陆文杰/文 邹嘉丞/摄受访者本人供图
关键词: